□ 徐啟峰
沙潁河畔,春潮激蕩。伴隨推土機的轟鳴聲,承載著千年農耕記憶的小集村,正以壯士斷腕的勇氣為時代讓路(詳見本報3月15日二版《消失的小集》)。而奔涌向海的周口港,則以劈波斬浪之勢,在中原大地上書寫著“向海圖強”的新篇章。這場“一村消逝、一港崛起”的深刻變革,既是周口人民心懷“國之大者”的生動注腳,更是我省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的關鍵落子。
周口向海,心志如鐵。作為中原連接長三角的“水上門戶”,周口港承載著“豫貨出?!钡膽?zhàn)略使命。從省政府將周口港中心港區(qū)定位為中原出海新通道核心樞紐,到百萬級集裝箱碼頭選址落定,每一步都彰顯著“不靠海卻要闖大?!钡男坌摹祿@示,周口港2024年吞吐量達到5205萬噸,同比增長27.5%,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6.3萬標箱,增幅高達56%。這些令人矚目的數據不僅彰顯了周口港作為國家重點建設內河港口的重要地位,更意味著中國內陸地區(qū)的航運網絡正在迅速完善,成為連接東南沿海與中西部地區(qū)的紐帶。這些數字背后,是市委、市政府“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戰(zhàn)略定力,更是千萬周口人民“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時代贊歌。
港口已是周口“最硬的鱗”。在區(qū)域競爭白熱化的今天,周口正以港口運輸為基石,鍛造著城市新的核心競爭力。2024年,周口港運力占全省水運的八分之七,省內龍頭地位無可撼動??v觀古今,得港口者得天下:漢唐長安因通渭水而興,近代上海憑黃浦江而立。今日周口正以“港產城”融合為抓手,讓港口成為牽引產業(yè)的“磁極”——臨港產業(yè)園蓄勢待發(fā),現代物流體系加速形成,外貿企業(yè)“借港出?!睗u成風潮。令我們倍感欣喜的是,這片“最硬的鱗”還在持續(xù)進化,小集作業(yè)區(qū)將被打造成全省首個百萬級集裝箱專用碼頭,港口崛起帶來的是發(fā)展機遇的“水漲船高”。
一個村莊消失,一座城市崛起。聚焦小集村的變遷,我們既要讀懂村會計曾照合三輪車上承載的鄉(xiāng)愁,更要看清歷史前進的必然邏輯。從329國道的“霓虹夜市”到百萬標箱的“鋼鐵洪流”,小集人用瓦礫鋪就的不僅是碼頭地基,更是通往現代化的大道。拆村建港,彰顯的是周口兒女“為有犧牲多壯志”的家國情懷、拼搏進取。
站在沙潁河堤上南北眺望,小集村的裊裊炊煙正化作港口的巍峨橋吊。在周口復興的征程上,總要有些地方成為“戰(zhàn)略支點”,總要有些人甘當“鋪路石子”,小集的終點,是大港的起點。讓我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胸懷,以“建功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在這條通向世界的黃金水道上,續(xù)寫新時代的“出海記”!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