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馬治衛(wèi) 通訊員 劉飛 文/圖
大雪節(jié)氣將至,冬意漸濃。
記者日前走進商水縣練集鎮(zhèn)河沿村,聽到家家戶戶院子里不時傳來機器的轟鳴聲,定睛一看,工人們正在忙碌著加工網框、網布。
在戶主王成立家,他正在仔細查看產品質量?!艾F在是漁網銷售淡季,我們正組織工人備貨、囤貨,不然過罷年,訂單一多就忙不過來了?!蓖醭闪⒄f。
今年72歲的朱桂芹是工廠里的“老員工”,去年她靠加工網框掙了4萬多元?!盎顑翰焕?,工資按件算,一天能掙100多元。再說,在家門口務工也不耽誤干農活,方便得很!”朱桂芹笑吟吟地說。
“別看我們村子不大,在當地名氣卻不小。全村約七成以上的農戶從事漁網加工,其中,有一定規(guī)模的加工企業(yè)就有78家?!痹摯妩h支部書記韓學立說。
上個世紀60年代,河沿村村民多為翻砂工,主要制作犁鏵、鏊子等。該村后來逐步從加工網墜到加工漁網、從手工生產到機械化生產,依托漁網產業(yè),“網”出了村民的幸福生活。
無獨有偶,村里的年輕人也從漁網產業(yè)中“覓”到新商機。村民王滿倉中專畢業(yè)后,長期在外務工。2020年疫情期間,他賦閑在家,看到村子里漁網銷售困難,便著手在各大電商平臺干起了漁網銷售工作?!爱a品主要銷往江蘇、浙江等地,一年下來能銷售4萬至5萬單,掙個20萬元不成問題。最主要還可以方便照顧老人和小孩?!闭劶笆杖?,王滿倉信心十足地說。打開手機,進入王滿倉的直播平臺,目前粉絲量已達2萬余人。
一邊“織網”,一邊“觸網”。依靠漁網與互聯網這兩張“網”,河沿村一批思想活躍的年輕人支起手機支架,為當地村民架起了“致富金橋”,在帶動直播帶貨的同時,還給農村婦女與老年人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yè)的機會,真正開創(chuàng)了“雙網”互促的經濟發(fā)展模式,成為助推鄉(xiāng)村振興的“源頭活水”。
“興一項產業(yè),富一方百姓。目前,河沿村開設網店的企業(yè)及個體工商戶已達78家,他們大多是夫妻檔、父子兵,以銷售漁網等產品為主,銷售渠道主要集中在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年銷售額3億多元,產品主要銷往我國沿海地區(qū)以及俄羅斯、韓國等。”練集鎮(zhèn)鎮(zhèn)長位永齊說。
“路通了,燈亮了,現在的村子越來越漂亮了。”這是河沿村村民的真心話。2022年2月,在河沿村黨支部的倡議下,村民們踴躍捐款15.68萬元,用于改造提升村內景觀、打造微型公園、配置健身器材等;2023年6月,村內企業(yè)再次自發(fā)捐款22萬元,重新硬化了村內2000多米的道路,極大地改善了村中基礎設施,村容村貌也從“臟亂差”蛻變?yōu)椤皾崈裘馈薄?/p>
“在瞬息萬變的環(huán)境中,只有轉變觀念、守正創(chuàng)新、精益求精,才能凝聚力量、站穩(wěn)腳跟,做大做強漁網產業(yè)?!闭劶敖陙頋O網產業(yè)的發(fā)展,練集鎮(zhèn)黨委書記劉風雷深有感觸。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下,河沿村里的不少企業(yè)更新了生產設備,小小的漁網已經成為當地村民的“致富網”和“幸福網”。